《想飞的女孩》:文晏导演谈当代女性与隐形战士的故事

影视八卦 (10) 2025-03-17 17:02:46

在当代社会,女性的角色常常被低估,她们像隐形战士一般,在生活的各个角落默默奋斗,承受着不为人知的压力与挑战。而这恰恰是文晏导演在其新作《想飞的女孩》中所希望传达的深刻信息。即将于第75届柏林电影节展映的这部影片,以两个表姐妹的成长故事,渗透出女性在面对创伤、困境时的挣扎与反抗,展现了她们努力摆脱命运束缚“飞”向自由的心路历程。

《想飞的女孩》:文晏导演谈当代女性与隐形战士的故事 (http://www.eczero.cn/) 影视八卦 第1张

文晏,作为当代中国电影的标杆导演,凭借《嘉年华》在第74届威尼斯电影节获得关注,而她的新作《想飞的女孩》同样备受瞩目。导演和编剧的身份让她不仅关注时代的发展,更注重那些生活在历史缝隙中的个体命运。文晏将这种关注转化为电影创作,她对微观史的热爱和对女性话题的思考,都在《嘉年华》和《想飞的女孩》中得以体现。

她坦言:“作为导演,必须关注时代与社会结构,但同样重要的是要看到具体的人。”在《嘉年华》中,她揭示了性别暴力背后的社会机制,并由此思考女性的处境。而在《想飞的女孩》中,文晏以表姐妹的视角,深刻探讨了代际之间的创伤传递与女性抗争命运的故事。影片中,田恬希望生下孩子的决定,展现了社会对女性选择的多重解读与质疑。

文晏的电影不仅讲幼年的困境与成长,还探索那些在时代洪流中渐渐失去自我、被迫隐匿的女性力量。年轻时,她在家庭中接受了相对开明的教育,这使她意识到,幸运与你的处境的偶然性并不能掩盖社会的结构性不平等。她强调:“我们要关注的是那些尚未被讨论的、简直看不见的问题。”这不仅体现了她对历史的深刻思考,也是一位女性创作者对性别议题的敏锐捕捉。

为了更深入地理解女性的现状,文晏从历史中寻求答案。《嘉年华》的成功上线让她察觉到性别暴力的长期遮蔽,以及年轻记者对该议题的无知。这促使她走进历史的深处,关注那些被遗忘的女性故事。她开始调研民国时期的川西故事,以及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重庆的服装市场,在这些真实的生活原型中,提炼出代际传承的主题。

《想飞的女孩》在创作过程中,文晏逐步聚焦在重庆家庭的下一代,揭示了个体在成长过程中面临的孤独与背景的复杂性。影片中的表姐妹方笛和田恬,折射出长辈们在经济压力下的辛勤与无奈。从一位角色的眼泪和挣扎中,观众可以感受到伴随时代变化而来的家庭变革与女性力量的涌现。

在影片中,方笛作为一个武替,挑战了传统女性角色的叙述。她的努力是否能成为女主角,并不仅仅是一个职业梦想,而是对社会结构与性别关系的深刻反思。文晏指出:“女性在历史中常常被‘隐形’处理。”正是基于这个观察,她希望通过方笛的角色传达那些追梦但未能如愿的普通女性的故事。

另一方面,导演在谈及权力关系时,强调了同理心比权威更为重要。在影片制作中,文晏始终以一颗温柔的心对待团队成员,力求营造一个开放、和谐的创作环境。不论是对片中角色的刻画,还是对导演与演员的关系,她都希望能够以尊重和理解为基础,推动每个个体的成长与表达。

文晏作为中国当代女性导演的代表,正在用自己的作品讲述那些不为人知的女性故事。《想飞的女孩》不仅仅是一部电影,更是当代女性坚韧不拔、勇敢追求自由与尊严的写照。通过这部作品,文晏希望呼唤社会对女性隐形战士的关注与理解,透过她们的挣扎,展现出无数个体在历史长河中闪耀的光芒。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