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影艺术发展史的洪流中,虚拟现实技术的出现为这一领域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4月17日,伴随着第十五届北京国际电影节“无界∞沉浸单元”的隆重开幕,中国首部获得官方“龙标”的虚拟现实电影《唐宫夜宴》正式上映。这不仅是中国电影史上的一座里程碑,更意味着虚拟现实电影的未来前景璀璨,开启了中国电影业新的时代。
在这场盛会中,河南广播电视台的王仁海从电影局副局长陆亮手中接过了全球首张虚拟现实电影“龙标”——电审虚字[2025]第001号许可。这一重要时刻象征着虚拟现实电影在中国的合法化,标志着这一新兴电影形态从实验阶段逐渐成熟,也暗示着即将到来的电影产业格局转变。
回顾今年3月,电影局发布的《关于促进虚拟现实电影有序发展的通知》,首次将虚拟现实技术所制作的电影纳入管理体系,明确其电影属性。这一政策的出台,意味着虚拟现实电影不再局限于特定场景或景区,而是可以在全国影院广泛放映,打破了地域限制。
随着《唐宫夜宴》和《隐秘的秦陵》等作品相继获得“龙标”,电影的生产和观赏形式也发生了深刻变革。观众们在河南博物院上映《唐宫夜宴》时,能够身临其境地游走于历史场景之中,成为故事的一部分。一位观众激动地表示:“乘船过江、飞毯遨游等场景都非常生动,我感觉自己仿佛真的穿越回唐朝。”
河南广电大象元数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总经理苏翼飞指出,这种沉浸式体验得益于LBE大空间技术的应用、三维重建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的完美融合。通过《唐宫夜宴》,观众在“唐小妹”的引导下,重返大唐盛世,亲历历史时刻。《隐秘的秦陵》更通过生动的三维重建技术,让观众得以探索秦始皇陵的内部秘密。
虚拟现实与电影的关系,早在2017年便已在国际影坛逐步浮现。意大利威尼斯电影节开设虚拟现实竞赛单元,使这一新兴艺术形式逐步迈入主流视野。近年来,国内外不断涌现的优质沉浸式影像作品,以及成功的案例如《消失的法老——胡夫金字塔沉浸式探索体验》,为虚拟现实电影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激励。
在技术革命与叙事创新的双重推动下,传统的“坐观”模式正在被全新的“游观”形式所取代。随着LBE大空间技术的引入,多名观众可以共同进入到剧情中,参与式观影体验将让人们在观看电影的同时,与虚拟世界的叙事发生深刻交互,增加了观众的参与感和沉浸感。
随着《唐宫夜宴》获得“龙标”,虚拟现实电影的发展正处于政策利好的历史机遇中。过去,无法明确界定虚拟现实电影的区域限制阻碍了其市场推广,产业规范化管理有望催生更多高质量作品的问世。河南电影电视制作集团董事长姚中福指出,这一政策将有助于推动更为广泛的市场普及,打破内容传播的地域壁垒。
虚拟现实电影正逐步走向成熟,无意识地重塑着叙事方式、展现手法与观众体验。许多创作者开始意识到,虽然技术赋予了电影更多的表现可能性,但叙事内容的深度与文化内涵同样至关重要。以《唐宫夜宴》为例,它从盛唐时期的音乐、舞蹈、以及诗词中汲取灵感,重现了那个时代的文化精髓,做到科技与文化的完美结合。
展望未来,虚拟现实电影有望在文化旅游、历史题材等多个方向上继续拓展。特别是在实现文化传播的同时,伴随着市场需求的提升,这一领域将在技术创新与叙事改革之间找到新的发展契机。
随着《唐宫夜宴》的正式上映,中国虚拟现实电影的新时代已经来临。无论是创作者、观众,还是行业参与者,都将共同见证这个崭新的电影维度如何为艺术创作带来崭新的可能性,并推动中国电影业迈向更加光明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