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电影的璀璨星空中,有一位独树一帜的导演,从未因赞誉而停下探索的脚步。文晏,这位凭借《嘉年华》一举斩获金马奖最佳导演的创作人,时隔八年,以新作《想飞的女孩》回归,在银幕上再次发声。她所执导的每一部作品,都如同一束光,照亮那些被忽视的社会角落,探寻深藏于日常生活中的人性与真相。
文晏在2017年凭借《嘉年华》获得的奖项并没有使她急于续写辉煌,而是让她选择了漫长的创作沉淀。中国内地尚未有过类似未成年题材被搬上大银幕,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和讨论。她的作品有效激发了人们对这一社会现象的反思,但对文晏而言,如何继续探索更深层的主题,才是她最在意的。正因为如此,她从未急于回应外界的期望,而是在自己的时间表上,深入思考与创作,最终在2023年推出了新片《想飞的女孩》。
文晏透露,电影灵感来源于她在2018年重庆的采风,当时她接触了当地一些早期的服装商人,他们在改革开放的初期下海经商的故事。这些故事如同繁星般闪烁着梦想与挣扎,成为了她创作的新起点。她在采访中提到,那个年代的孩子们大多在家庭经营的阴影下成长,既充满了生活的热情,也承受着无法言喻的压力和责任,构成了与父母之间复杂的情感。
在《想飞的女孩》中,文晏选择了聚焦于一对表姐妹的命运,她用冷静而细致的笔触描绘了年轻女性的坚韧与无奈。影片中的方笛和田恬代表了不同的命运选择,她们的故事从家庭的牵绊到个人的抗争,深刻反映了社会对女性的多重影响与挑战。文淇和刘浩存分别饰演两位女孩,她们的表演被文晏称赞为对角色的深刻理解和认同。
新片一经推出,便迅速吸引眼球,特别是其在柏林电影节的入围,更为影片的声势加分。在影片首映日,文晏的老朋友、波兰传奇导演杰兹·斯科利莫夫斯基对影片表示了高度赞赏,称其以独特的叙事方式将复杂的历史背景与个体故事巧妙融合。这一切成就背后,是文晏多年的探索与坚持。
回顾她的导演生涯,从《水印街》到《嘉年华》,再到的《想飞的女孩》,文晏始终在挑战与突破之间寻找灵感。即使在2017年获得金马奖后,面对外界的“吃红利”提议,她始终坚持“做新的东西才是最重要的”信念。对此,她嘲讽地表示,“重复自己是不可取的,重复他人更不可取。”
而她的创作不仅是个人的表达,更是在为那些被忽视的声音发声。从未成年被的事件,到年轻女孩在成长道路上的挣扎,她希望通过银幕记录那些不被关注的故事与情感。文晏在采访时提到,电影是她与世界沟通的形式,从未停止对现实问题的探讨,也为未来女性形象在银幕上的呈现提供可能性。
近年来,文晏所倡导的女性电影人崛起与探索,也成为了更大文化背景下的重要一环。“我们应继续呈现更多有力量、鲜明的女性形象,让年轻一代看到多样化的选择。”她坚定地表示,在她的创作中,女性不仅仅是社会的看客,而是当仁不让的主角。
《想飞的女孩》的上映不仅令观众看到了文晏作为导演的才华与努力,更让人们对当今社会女性的多重角色产生了更深层的思考与感悟。在她的镜头下,生活的每一面都折射出不同的情感与故事,她用这样的方式为社会发声,探索与探讨,继续在影与实的交错间,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记。
上一篇